学院资讯
为主动适应食品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升级趋势,精准对接盐城市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,2月28日下午,食品科技学院召开食品专业建设规划研讨会。学院领导班子、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,立足国家战略导向与区域产业前沿,共谋专业优化布局,共商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径,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食品学科人才培养体系。

锚定产业趋势 明确专业建设方向
陈建军院长指出,当前食品产业正加速向营养健康、生物技术赋能、智能制造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,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他强调,学院需紧扣"健康中国2030"战略部署和盐城"长三角北翼产业创新高地"定位,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牵引,聚焦"新工科"建设理念,重构课程体系、强化交叉融合,构建"产教协同、数智赋能、绿色发展"三位一体的食品专业发展新格局,为产业升级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
聚焦特色发展 科学布局新专业集群
与会同志围绕学校"应用型、地方性、特色化"办学定位,结合学科基础、师资队伍及实验平台资源,重点研讨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、食品质量与安全、食品营养与健康、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新专业申报方向。通过深入论证,会议明确将食品智能加工技术(490101)作为2026年高职专业建设重点,该专业以"智能+"为特色,深度融合物联网、大数据与食品工艺技术,着力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食品微生物、食品加工工艺、食品智能化加工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,具备食品智能加工生产操作、生产管理、工艺优化、质量控制等能力,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,能够从事食品智能加工生产管理、食品质量数字化控制管理、食品智能化检验检测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。明确了拟与企业合作构建以真实食品智能加工产线为主导,按照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、食品智能加工、食品检验检测、食品贮运与营销全流程的企业生产实践基地。
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区域产业升级
会议进一步强调,专业建设需深度融入盐城食品产业生态圈,依托本地龙头企业、重点实验室及产业研究院,共建"产学研用"一体化平台。通过开发模块化课程、打造"双师型"教学团队、引入真实生产项目,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需求精准对接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推进"专业群-产业链-创新链"协同发展,重点培育绿色食品加工、功能食品开发、食品安全大数据等方向特色,为盐城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撑。
此次研讨会标志着食品科技学院专业建设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。学院将以新专业申报为契机,系统推进教学资源升级、培养模式创新和产教融合深化,全力打造立足苏北、辐射长三角的食品类人才培养高地,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