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,推进我校智慧农业方向专业建设与科教协同发展,4月15日,盐城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孙高明、副校长宋孝春率办公室主任郭劲东、信息工程系主任宋大娟等一行,赴南京农业大学开展专题交流。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朱艳,教务处处长曹爱中及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,双方围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、科研平台共享、课程建设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
在交流会上,朱艳副校长重点介绍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院建设成果。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建设单位,学院依托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,构建了"智能装备研发——农业大数据建模——场景化应用"全链条科研体系,近年来多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,自主研发的"农作物病虫害AI诊断系统"已在全国多个农业主产区推广应用,助力农户降低病虫害损失率。她强调:"职业教育是衔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,期待双方在实训基地共建、技术转移中心落地等方面形成特色合作。"
孙高明校长在介绍学校概况时表示,作为盐城唯一的农业类高职院校,学校致力于响应"智慧农业" 和 "乡村振兴"战略,在服务地方农业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,然而在 "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彰显"" 校企协同育人深度 "等方面仍有待提高。他强调:" 我们需要培养 ' 下得去田间、用得好技术、带得动产业'的复合型人才,这对课程体系重构和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。"
宋孝春副校长围绕教科研痛点提出具体需求:"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科研与教学衔接不紧密、成果转化'最后一公里'不畅等问题,建议构建 '本科院校基础研究——高职院校应用转化'的协同创新机制,让科研成果真正扎根农业生产一线。" 信息工程系主任宋大娟也表示希望借鉴南京农业大学的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模式,解决当前面临的设备更新滞后和企业真实项目导入不足等问题。
针对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议题,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曹爱忠提出了包括构建“岗课赛证”融合课程体系、强化实践教学以及深化校企双元教材建设在内的多项具体措施。她特别强调:"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 ' 做中学 ',让学生在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中提升职业能力。"
座谈会上,双方明确三大合作方向:一是科研平台共享:南农开放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部分实验室,支持盐城农科院师生参与课题研究;二是师资协同培养:共建 "智慧农业双师培训基地",每年互派骨干教师参与田间课堂、企业技术攻关,联合培养 "双师型 + 科研型"教学团队;三是专业建设联动:在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等方面建立定期研讨机制,探索 人才培养路径。此次交流是落实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的具体实践。双方将在未来制定合作实施方案,重点推进实训基地共建、科研项目对接等工作,为江苏乃至全国智慧农业职业教育提供“校校合作”新范式。